-1-
十全十美(俗称什鲜汤)
主料:洞头花菜、泡胶。
辅料:泡圆、蛤蜊、墨鱼饼、鳗干、猪肚、猪肝
制作方法:
1、猪肝上浆拉油。
2、把泡圆、泡胶、墨鱼饼、蛤蜊、鳗干、猪肚下锅煮出香味,下花菜煮开。
3、调好味撒猪肝即可。
特点:
该菜主料之一的洞头花菜是本地产的名特优蔬菜,脆爽鲜甜,闻名全市;另一主料泡胶由鳗鱼的鳔晒制,经盐炒或油氽而成,营养丰富,是民间常用滋补食品。该菜肴陆地和海里各占对半,营养中和,口感丰富、层次感强,富有营养价值。
-2-
养生糖姜茶(俗称姜茶)
主料:鸡蛋、生姜。
辅料:荔枝干、桂圆干、桔饼、核桃仁、芝麻、红枣。
制作方法:
姜去皮切碎,生鸡蛋打散后,加入切碎的桔饼、核桃仁,混入碎姜,再撒一把炒香的黑芝麻,继续搅拌。油锅热后,倒入煎熟,起锅备用。把荔枝干、桂圆干在水中煮开,放入煎好的鸡蛋同煮片刻,再加红糖或即可。
特点:
“姜茶”是独具洞头特色的民俗点心,原为产妇坐月子期间的滋补品,有补血养精、祛寒暖胃的功效。后来成为探望产妇客人的必备点心。(洞头民间称为“送庚”)由于既可口,又滋补,推而广之,成为餐馆的特色菜肴。
-3-
文武状元汇
主料:虾蛄、水潺(龙头鱼)。
辅料:芹菜、黑木耳。
制作方法:
1、虾蛄和水潺洗净切段,虾蛄去边甲,水潺去头。
2、冷锅热油,放入姜、蒜爆香,加水,不放油或尽量少放。
3、水开后放进虾蛄、水潺煮熟,再放进芹菜、黑木耳,以盐和鸡精调味即可。
特点:
从洞头海洋动物故事延伸而来,虾蛄和水潺本是邻居。虾蛄从小学武,水潺每日习文。有一年,龙王选拔人才,它俩分别夺得文武状元。授冠之日,水潺病了,委托虾蛄代为领奖。虾蛄领来武状元头盔,戴在头上,又把文状元冠帽套在脚下,顿时威风凛凛,于是起了独吞的歪心思,匆忙搬家逃走。水潺见不到虾蛄,病好后,到龙宫追讨奖品,龙王给了它一个龙头,成了龙头鱼。龙头鱼交代子孙,以后碰到虾蛄,要讨回文状元冠帽;虾蛄也叮嘱后代,看到龙头鱼,要把冠帽抱紧,别给它们抢走。就这样,两家的恩怨结了千百年,如今讲和谐,就汇在一起,好好相处吧。文武状元汤汤鲜肉嫩,色泽艳丽。是近年出现的创新菜。
-4-
鲈鱼豆腐汤
主料:野生鲈鱼。
辅料:豆腐。
制作方法:
1、将豆腐切成1厘米厚的薄片,盐水渍5分钟,沥干待用;鲈鱼去鳞和内脏。
2、油入锅中加热,将鲈鱼双面煎黄,加入葱、姜和适量的,大火煮10分钟转小火煲30分钟。
3、然后加入豆腐,再煮5分钟左右,加盐、胡椒粉、鸡精调味,撒上葱花即可。
特点:
鲈鱼豆腐汤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渔家著名菜肴。鲈鱼有益气健脾、利尿消肿、清热解毒之功效,并能降低胆固醇。豆腐富含植物蛋白,两者结合,鱼肉细嫩,豆腐滑润,汤汁乳白,鲜香爽口,营养更容易为人体吸收。
电影《温州两家人》在洞头区东岙渔村拍摄时,饰演林佳来的香港女演员袁咏仪就对鲈鱼豆腐汤大加赞美。说: “这个鱼煮豆腐,实在太好吃了!”。
-5-
姜丝猫耳朵
主料:番薯粉、番薯。
辅料:花生、芝麻、红枣、红糖、白糖、姜丝。
制作方法:
1、番薯煮熟,与番薯粉充分揉和,作为外皮;花生细切,与芝麻、白糖,少许白肉拌合成馅。
2、像包饺子一样包成小三角形,中间微凹陷,形如猫耳朵。
4、汤烧沸,将猫耳朵、红糖、姜丝下锅煮熟即可。
特点:
这是洞头历史最为悠久的特色小吃。洞头多山坡地,出产番薯;气候潮湿,风寒病多发。这种甜食,用本地产品,针对本地人体质而制作。煮熟后,外皮微韧,内馅香脆,清汤滋甜,三者相得益彰,既有嚼头又能回味。尤其是渔民,经风历浪归来,吃上一碗热腾腾、香喷喷、甜滋滋的猫耳朵,身暖心更暖。
-6-
东海明珠
主料:番薯粉、番薯。
辅料:肉末、小海鲜料。
制作方法:
1、将主料和成面皮,包入调味的肉末,成番薯汤圆。
2、小海鲜煮汤调味。
3、另起锅煮熟番薯汤圆,捞起放入海鲜汤里即可。
特点:
番薯汤圆晶莹剔透,小海鲜品种多样,装入盘中,番薯汤圆像撒落在大海群鲜中的一颗颗璀璨明珠,故而得名。
-7-
团结一致
主料:番薯粉
辅料:虾干、墨干鱼、鳗干、花生、香菇、三层肉
制作方法:
番薯粉经水拌和备用。辅料煮熟后加入番薯粉,猛力搅拌至熟透。待冷却后切片,入热油锅中,双面煎至微焦即可。切忌油炸。
特点:
“团结一致”是地道的渔家团圆菜,因其粘结紧密,色泽金黄,象征着家庭和睦、生活幸福。该菜肴外皮酥脆,香气四溢;内里筋道,越嚼越香。它的另一个特色是食材的不确定性,当天的渔船打捞回什么海鲜,就加入什么海鲜。不同食材的搭配使用,使得每次品尝,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:或嫩滑,或酥香,或甘脆,或爽口,诸味纷呈,变幻不定,回味无穷。
-8-
安康息火汤 (鮟鱇萝卜丝)
主料:鮟鱇鱼。
辅料:白萝卜丝、黑木耳。
制作方法:
1、鮟鱇鱼切块,与白萝卜丝、黑木耳同入锅。
2、猛火烧沸后,以文火慢熬至汤呈乳白色。
特点:
鮟鱇鱼胶原蛋白丰富,低热能低脂肪,有降热清火、生津止咳的作用。日本每年有“鮟鱇鱼节”;在欧洲,鮟鱇鱼肝卖的比法国鹅肝还贵。
鮟鱇鱼是海中的丑八怪,过去渔民捕到它,马上抛掉。有条船的炊事员家里养猪,经常把这些丑鱼带回家,肉喂猪,头丢在矮墙上。有一年,连续几个月刮风没出海,断了海鲜,这炊事员火气上升,烦躁不安。他母亲想,找不到鲜鱼,蛤蟆鱼也是鱼嘛!就把矮墙上的鱼头洗了洗,熬汤给儿子喝。才喝了两天,儿子火也降了,热也退了。大家这才知道,过去太小看蛤蟆鱼了,吃了它,平安健康呀,就取了个新名,叫“鮟鱇”。以后捕到,再也舍不得丢弃,晒干备用,烧煮时加上白萝卜丝,清火退热效果更显著了。
-9-
带鱼银丝面
主料:银丝面、带鱼。
辅料:芹菜。
制作方法:
1、带鱼红烧。
2、另起锅煮银丝面,出锅。
3、红烧带鱼置放银丝面上即可。
特点:
银丝面,是用番薯粉加工做成的面,因色泽银亮得名。山货番薯和海鲜带鱼差异何其大,却又能如此美妙地融合在一起,海鲜天然的鲜味渗入汤汁,和汤汁原有的鲜香融为一体,真可谓汤味、面味、海鲜味、味味地道;闻香、唇香、入口香,香香极致。可谓山海呼应,水乳交融。
-10-
猪蹄羊栖菜
主料:猪蹄。
辅料:羊栖菜。
制作方法:
1、猪蹄炒香下红烧味道,入压力锅叫酥。
2、打开后下羊栖菜煮入味,收汁即可。
特点:
“羊栖菜”又称“长寿菜”,是暖温带性的经济海藻,含丰富的多糖、植物纤维素、维生素、氨基酸、矿物质及微量元素。该菜利用羊栖菜善于吸油的特性,炖出的猪蹄,软烂喷香,油而不腻。此菜有益于增添食欲,可帮助恢复体力,消除疲劳,滋补养颜。
-11-
龙须石乳羹
主料:石乳。
辅料:龙须菜、豆腐。
制作方法:
1、石乳、龙须菜分别飞水。
2、锅留底油爆香石乳,加水烧开,勾芡即可。
特点:
石乳又称海葵,是长在海边礁石上的小海鲜,口感滑脆,营养丰富,有镇静、止咳、降压、抗凝、抗菌等作用,还能“通乳下奶”,所以俗称 “石奶”。龙须菜性寒,具有软坚化痰,清热利水的功效。近些年,随着对海藻食疗作用认识的进一步加深,龙须菜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。
-12-
琥珀蛏子羹
主料:鲜蛏。
辅料:番薯粉、芹菜、黑木耳。
制作方法:
1、蛏子洗净,倒入开水,七成熟;去壳取肉,放入少量盐和姜汁去腥;再放入少许鸡精或味精、糖、葱末、酒等拌匀。
2、取蛏子份量一半的番薯粉,与蛏子拌匀,要保持蛏肉的完整。
3、水烧开后,将拌匀的蛏子撮成小块放入,等汤水烧开蛏肉上浮,然后放小半勺盐和味精,即可关火。
5、去掉汤表层上的沫沫,洒上葱花即可,喜欢吃醋的人还可以放一勺醋。
特点:
洞头的蛏子特别鲜甜。清末时,外地一书生慕名特来品尝,又怕蛏子鲜得太凌厉,肚子吃不消。聪明的渔妇把番薯粉和蛏肉调和成糊,煮成羹汤。书生一看,蛏子包裹在半透明的番薯粉里,像琥珀,晶莹剔透;加上几缕白葱根,几叶绿芹菜,几片黑木耳,看上去简直是一件色彩纷呈的画作。再细加品尝,只觉得蛏体糯而滑,羹汤清而鲜,满足了味蕾,肠胃也挺适应。书生不禁大加赞叹,留下了两句顺口溜:“洞头渔妇手艺精,琥珀蛏羹传美名。”从那以后,琥珀蛏子羹的烧法便流传开了。
-13-
青椒墨鱼饼
主料:墨鱼饼。
辅料:青椒、红椒、白菜梗、黑木耳。
制作方法:
1、主料制作:将墨鱼卵用刀切碎,抓捏成糊状,加少许调料入味。锅下底油,入墨鱼卵糊摊平,煎至双面微黄,再入笼蒸熟。
3、把墨鱼饼切成菱状或条状,与辅料同炒。
特点:
洞头渔场盛产墨鱼。渔民在墨鱼内囊上动脑筋,挑出能吃的部分,切的切,捏的捏,又是摊煎,又是笼蒸,加工成饼状,加入野菜、米糠中,既当饭,又当菜,渡过难关。将晒干的墨鱼饼放入罐瓮,久藏至褐红色,便有了清热退火的功能。凡有牙龈疼痛、口腔溃疡、咽喉肿痛等热症的,只要用陈年墨鱼饼与白萝卜丝熬汤喝下,即有疗效。
选材、制作考究的墨鱼饼,色泽微黄,与辅料同炒,色彩鲜艳,韧脆适度,鲜香盈口。
-14-
紫菜团团圆
主料:紫菜、猪肉。
辅料:干贝、马蹄。
制作方法:
1、紫菜用清水泡软后,与猪肉、马蹄、干贝同剁,剁得尽量细。
2、将主蜅料倒在盆里,加一小勺盐。用手抓匀。
3、用勺子挖出一点,放在手心搓成圆形,码在盘子上,猛火蒸10分钟再改中小火蒸5分钟即可。
特点:
紫菜不但是美味食品,还因有化痰软坚、清热利水、补肾养心的功效,在明代时列为贡品。
紫菜丸是洞头近些年出现的创新菜品。过去洞头的酒宴,第一碗是汤圆,最后一碗是肉丸,讲究个圆圆满满。当今吃货们怕肥胖,顺势而变,把肉圆换成紫菜丸。紫菜丸保留了紫菜的清香,又锁住了肉的营养,油而不腻,美味可口,既补鈣又补碘,不但适合老年人和儿童,也博得吃货们的喜爱。
-15-
油煎红圆片
主料:糯米、梗米.
辅料:花生、葡萄干、芝麻等。
制作方法:
1、把糯米煮熟后,拌花生、葡萄干、芝麻等为馅。
2、糯米和粳米按比例混合磨粉糅合为皮,加入食用色素,包成椭圆形,在蒸笼内蒸熟。
3、冷却后切片,油煎。
特点:
洞头民俗八大巧中有一巧,叫“熟饭用粉包”,指的就是“红圆”。蒸熟的“红圆”红艳艳、圆滚滚,用在新屋上梁、孩子满月、老人寿诞等喜事上,象征日子红红火火,事事圆圆满满。特别是“七夕成人节”那天,有16虚岁孩子的人家,一定要做16个(或者16的倍数)的红圆,答谢“七星娘妈”。祭拜仪式之后,红圆切片油煎或隔水蒸热,请大家共享,见证孩子成人,共祝生活红火。
-16-
香煎肉圆
主料:三层肉。
辅料:马蹄粉、洋葱、红萝卜、鸡蛋。
制作方法:
1、把肉末加洋葱、红萝卜丁拌均,
2、加入调料及其他辅料。
3、挤成丸子煎熟或蒸熟。
特点:
肉圆既是一道家常菜,饮宴也不可缺,主要是取“圆”字寓意“团圆”、“圆满”。“圆”谐音“缘”,尤其适合喜宴,如以鱼、肉两圆混合上席,更有成双、有余的吉兆。香煎肉圆油而不腻、香糯弹牙劲道,更好的锁住肉质营养和美味,让肉质更加鲜嫩可口、肉汁四溢、口感饱满、回味悠长。
-17-
水潺花瓣烙 (水潺烙)
主料:水潺。
辅料:芹菜、番薯粉、鸡蛋。
制作方法:
1、水潺切丁,芹菜切丁入味。
2、加入鸡蛋、番薯粉和匀。
3、入平底锅煎至外脆金黄后,切成锥形花瓣状装盘。
特点:
水潺又称龙头鱼,富含蛋白质、钙、磷、钾、钠、镁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。选用洞头新鲜的水潺,与番薯粉结合,真正将“山珍”与“海味”完美融合。装盘时切成锥状,排列如花瓣,看起来养眼;入口后外脆里嫩,鲜香爽甜,吃起来可口。
-18-
渔家风情饭 (甲子饭)
主料:糯米。
辅料:茭子草、虾米、墨鱼干、干贝。
制作方法:
1、茭子草编织成包。
2、辅料切丁,与浸泡的糯米搅匀后入包。
3、入锅蒸熟即可。
特点:
茭子饭是洞头渔妇在过去生活困难年代的小发明。过去,丈夫出海打鱼或干重力活,渔妇想给他改善一下,可米不够呀。渔妇就专门为他包了点茭子饭,放入番薯丝汤里同煮,省了柴火又省了功夫。
茭子草有粽子香,香气宜人,掺入多种海鲜的茭子饭,糯而不腻,清香扑鼻,格外爽口。
-19-
油姜素面饭
主料:素面。
辅料:菜油姜、排骨、小海鲜料。
制作方法:
1、排骨红烧,小海鲜料也事先烧好。
2、素面飞水,捞起后下熟猪油拌匀,上面再盖上辅料即可,菜油姜单备。
特点:
菜油姜原是洞头民间专为产妇准备的特殊食用品。生姜剁碎,入热油锅中猛炒至微焦,沥油后装瓶备用。菜油姜喷香,素面细绵,平常是产妇的主食和“送庚”客人的点心,摆“满月酒”又是头碗菜,因而极具地方特色。素面饭搭配的辅料,取自本地小海鲜,视季节而变换,鲜味十足;又搭配排骨,营养丰富。
-20-
笠贝枸杞盅
主料:笠贝。
辅料:枸杞、小白菜。
制作方法:
1、笠贝烧熟脱壳。
2、取适量贝壳、贝肉与枸杞、小白菜同入盅,蒸熟即可。
特点:
一小盅菜肴内,贝肉微黄,贝壳灰褐,枸杞鲜红,小白菜青绿,单是看色彩的搭配,就让人赏心悦目。
如果再听听笠贝的故事,更会觉得意味深长。笠贝的背上扣着的壳,像倒趴的锅子,所以闽南语叫作“趴锅”。它原本叫鲍鱼,是龙宫大将,镇守南水寨,防备南海龙王有功。东海龙王高兴,赏下10瓮美酒。鲍鱼高兴得独自享用,两个月下来,变得浑身臃肿。一天,忽听得杀声连天,寨门被南海兵将攻破了。鲍鱼吓得乱逃,慌乱中躲到到一口锅子里面,身子和锅子连在一起分不开了。龙王把它流放到礁石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