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旅游攻略

洞头的美景,让您陶醉,让您回味!

浏览次数:309 次 发布时间:2016/5/15 19:41:27

“苍江几度变桑田,海外桃源别有天;云满碧山花满谷,此间小住亦神仙”,这是清代诗人王步霄笔下的洞头,位于浙江温州瓯江口外39海里洋面上的岛屿,素以“岛奇、礁美、滩佳、洞幽、鱼丰、鸟多”而著称。

让我带你一同赏美景,品美食,做一会岛民,体验最当地的生活和民俗吧。

望海楼景区

(望海楼俯瞰)


仙叠岩景区

(仙叠岩)

(出海捕鱼)

(东岙渔村)

(七十二石阶)

(海边小村落)

望海楼景区

(沙滩)
【此行缘起】

对这的期待从认识在岛上居住的一个朋友开始,听他讲小时候的故事,海边筛网、出海捕鱼、摆渡进城等等,早已在心中滋生无数幻想。此行刚好是端午节,不仅赏得美景,还感受到了浓浓的本地风俗民风,向来不推崇到此一游的旅行,只有住下来真的当一回岛民才能感受到渔岛的魅力,串街走巷、出海捕鱼、逛海鲜市场、寻夜宵小吃,定是一段难忘的回忆。

【轻描洞头】

“洞头”何谓“洞头”,名称的由来,有一个传说,相传早年有一个福建流徙来的先人,海上遇了风浪,避进这个岩洞,遑遑忽忽之中走到了洞的深处,却发现是东海龙宫的所在,龙王谴使款待他。离开龙宫后他为了纪念,便将这避难与奇遇之所起名为洞头,并定居下来。

现在的洞头其实早已不是一个原始的小渔岛,壮观的北堤与大陆相连,北堤全长近15KM,两边全是茫茫大海,甚是壮观,七座跨海大桥连起来了八个岛屿,其中五个大岛分别是洞头本岛、大三盘岛、花岗岛、状元岛、霓屿岛,其中洞头本岛是最大、最远的一个,也是县城所在地,现在洞头的交通方便多了,从温州开车过去只需要一个小时,还有很多人会选择骑行,吹着海风骑车真的是很赞的选择。

洞头是全国12个海岛县之一,由流徙来的先人,海上遇了风浪,避进这个岩洞,遑遑忽忽之中走到了洞的深处,却发现是东海龙宫的所在,龙王谴使款待他。离开龙宫后他为了纪念,便将这避难与奇遇之所起名为洞头,并定居下来。

正如传说所言,洞头本岛的居民多是从福建迁徙而来,操闽南方言,延续着闽南的民俗文化,如敬妈祖,拜七星娘娘,迎火鼎,走马灯等。不过在相距不远的三盘岛,岛民多从温州乐清迁徙而来,讲的是温州话,不仅方言不同,各类习俗也相差很多,虽然现在一座大桥连通后开车仅需几分钟即可到达,但是在仍需摆渡的年代,虽相隔不远,两个岛屿即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天地。

洞头现在目前全国唯一以县域命名的4A级旅游区,旅游资源很是丰富,有仙叠岩、半屏山、大瞿岛、大门岛、海上西湖、竹屿岛、东沙七大景区,景点400多个。

洞头

(石头房)

(填海造陆)

(百年老宅)

【深触洞头】

不过向来不走寻常路的我,又有当地地陪,所以名气大游客多的景区向来不是首选,在岛上呆了四天的时间,却也只去了两个景点,选择去望海楼的那一天,已过端午长假,又是大雨天,独占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自然有羽化登仙的幻觉。

望海楼的仙气弥漫,仙叠岩的奇幻山石,东岙的临海小渔村,白迭村的风车发电,七十二级石阶的古旧民宅,山顶村落的石头房子……

看过不一样的风景,更有难忘的回忆,出海捕鱼的特别经历、海鲜市场里的寻宝猎奇、端午佳节的粽香风情、青苔石阶的寻访之旅、早起上山的晨练之行、桌游宵夜的欢乐夜晚……

唯一留下的遗憾是,呆在岛上的那么多天,雨一直不停不停地下,想等一场日出候一次日落,却终未实现,不过总归到一个地方都要留些遗憾的,为的是多一份惦念,下次再来。

【风景篇】

***望海楼***

望海楼是洞头本岛海拔最高处,位于海拔227米的烟墩山,主楼高35.4米,主楼的五楼可以环绕一圈,俯瞰全岛风光,楼下是海洋民俗文化展厅,真实再现洞头的渔乡风情,还有当地的风土文化,一栋望海楼融合了美妙的自然风光和当地的历史文化,有“气吞吴越三千里,名贯东南第一楼”之城,还是很值得一去的,门票30元。

虽然在岛上的日子天气一直不给力,去望海楼的当天上午还下过好大一阵暴雨,不过不得不说运气卡的都是刚刚好,一直云雾弥漫,本以为即使登临楼顶也望不到远方的,没想到在出门的那一瞬间,不仅海景楼房清晰可见,而且还到处弥漫着仙气,这般人间仙境之境,绝不输于蓬莱仙境。

望海楼景区

望海楼景区

望海楼景区望海楼景区

望海楼景区望海楼景区

望海楼景区望海楼景区望海楼景区

望海楼景区望海楼景区

楼下的民俗博物馆,还是值得细细品味一番的,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,入门口处便是余光中的题词“洞天福地,从此开头”。

二层是跟渔业有关的,能看到各种模拟捕鱼的方式以及真实捕鱼的工具。

别看这个是船的模型,但是实际上船也是这么大的,一只脚踏在船里,另一只脚在船外活动,这个船是用来从事小作业生产的,有海涂自行车的说法,是洞头的八巧之一。

留意看的话,能看到船头上的鱼眼,栩栩逼真,这里的人民赋予了船人的生命和灵性

比较高端的渔船的模型

传说中的锚,主要作用就是船行驶至海中央时,用来投放到海底稳定和固定船的。

模拟两条船协同捕鱼的场景

渔网和浮球,一般浮球都是用泡沫做的,也有部分是塑料的

捕蟹用的蟹笼,蟹只能进的去却出不来。


虾耙,很像放大的北方的漏勺。
三楼是民俗类展示区,洞头有八巧,其中渔村生活的四大巧分别是:鸡鸭桌上叫,熟饭用粉包,猫耳朵下水煮,美人儿任你咬。这到底是啥呢,且看一一揭晓。


除了有物品的展示,这里还有神奇的隔空玩法,有点像隔空的切水果游戏,不过这次玩的可是做菜。

一个博物馆也能玩的这么欢乐,继续看下去还有诸多宝物呢。

在人际罕至的博物馆中看到这么栩栩如生的雕像,总觉得他会有突然动起来的可能,框子里的钱币,我们竟然还研究了半天是真是假,是真的二。
四楼的名字很特别叫非遗奇葩,总觉得奇葩俩字跟我特别有缘。这一层介绍了一些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比如闽南风俗中的迎接妈祖,当地七夕节成人礼等等。




接妈祖的盛典

贝雕



***仙叠岩***

仙叠岩的名称由来,源自其中的矗立的危石,仿若神仙所垒,硕大的天然块石堆叠成山,有仙人石、观音朝拜、十二生肖、仙女背金童等奇石,屹立海中。这里融合了巨岩、海礁和沙滩,包括仙叠岩山石揽胜区、南炮台山靶场、大沙岙海滨浴场等30多处景点。仙叠岩景观富有层次,有“海上盆景园”之美誉。

仙叠岩景区

仙叠岩景区

仙叠岩景区

仙叠岩景区

仙叠岩景区

仙叠岩景区

仙叠岩景区

仙叠岩景区

仙叠岩景区

仙叠岩景区


洞头岛解放的较晚,1952年解放洞头列岛的战役才打响,山上至今还有很多当时解放作战用的洞穴,不过已经被私人承包,如果要进入洞穴参观还要再单独交每人五块钱的门票,所以进去之前一定要问清楚。

仙叠岩景区


站在仙叠岩这边就可以看到海面上的半屏山,其实半屏山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岛屿,犹如屏障横断大海,民谣中唱到的“半屏山,半屏山,一半在大陆,一半在台湾”,大陆半屏即为此,这也有“神州海上第一屏”的说法。

仙叠岩景区

仙叠岩景区

仙叠岩景区

仙叠岩景区

仙叠岩景区

仙叠岩景区


这里各种植物很多,简直可以开一门生物普及课程了,只可惜十样里边有八样是不认识的,临海的地方还有人在垂钓,海面上还有坐着小浮船钓鱼的。




仙叠岩景区



***东岙渔村***

东岙渔村位于洞头的东南端,依山傍水,其实与仙叠岩相距并不远,这里的渔家文化很有特色,靠近码头的地方的海鲜大排档,生意特别好,靠在海边,吃着海鲜,听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很是惬意。

东岙顶村
东岙顶村

东岙顶村



绕过木栈道一路向上,会绕到一片蓝色房子的海边,这样一座小岛,建筑风格却是千姿百态,既有山顶的石头房,又有自家建的欧式小别墅,还有这带着浓浓海风气息的蓝色海景房。

东岙顶村

东岙顶村



绕到半屏山大桥上,向下俯瞰,很是壮观,可惜站了没多久,就是一阵狂风暴雨,雨伞早已是撑不住,要不是为了护住相机,还真想甩开伞,好好地接受一次暴雨的洗礼。



***白迭村***


白迭村位于北岙镇的西部,三面环山一面临海,东接隔头村,南与东郊村相邻,北与九仙村接壤,西北与霓屿乡隔海相望,这里空气清新,适宜居住,是国际生态示范村,山上有风力发电的白色风车,从山下沿着盘山公路一路走上去,看着满山的绿意盎然,下着蒙蒙细雨,呼吸着无比新鲜的空气,会有一种肺中的浊气一次性排出,换了一次肺的感觉。

白迭村


这里还曾有洞头“小西藏”的说法,不过确实也挺偏远的,很多当地人之前也都没来过这里,柏油马路也是最近才刚刚修好的,现在的白迭村有两样宝贝,分别是“太阳能垃圾屋”和“自动冲水公厕”。



白迭村

白迭村

白迭村

白迭村



***七十二级石阶***

海岛上的路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,上坡下坡,急转弯,在这开车不经受点特殊培训还真是不行。七十二台阶式一条老建筑比较密集的小路,有些老建筑已经快要拆迁了。

当地的居民人都很好,有幸走进了一栋颇有年代感的老宅子,看着扶梯上和屋顶上的雕花,精致漂亮,老建筑总会给人一种故事的神秘和历史的沧桑感。


***回民村的石头房***

在永福寺再向上的地方,是一个回民村,这里的石头房很有特点,会沿着石头的边线再画上一道白线,很别致的风格。当然这里也少不了霸气的豪宅建筑,岛上的居民们有地就可以自家建房子,一栋四五层的豪宅,四五百平的样子,竟是一家独有,关键是建这么一栋房子才只需要四五十万,这放在北京连个厕所都未必买得起,差距呀。


洞头

【风情篇】


***出海捕鱼***

这次运气绝对是好到爆棚了,竟然刚来就能有跟着渔船出海捕鱼的机会,他们本地土生土长的岛民也鲜有出海的机会,毕竟出海捕鱼的成本还是蛮高的,据说两个小时的时间单是油费都要过千。而且不仅运气很好地坐了一把渔船,还感受了一把快艇的奢华。

渔民一般一天要出海四次,不过在我们满是兴奋的事情,在他们看来不过也是谋生所需,是真的很辛苦,刚好被我们撞上了一次超小丰收,本想着能满载而归,却也只是捕了一箩筐一箩筐的小鱼小虾,这样的只能卖给鱼排上养鱼的渔家,满满一筐也不错才25,不过现在刚好是禁渔期,这样的情况其实也是正常的。

一个多小时飘扬过海,坐在渔船上还是有些小晕的,本以为已经驶入茫茫大海,到最后才发现,其实一直都是在近海区转悠,到现在都觉得渔民能准确找到自己放网的地方是件很神奇的事情,虽然他们跟我解释说这个菜农种地是一个概念的,可是总觉得海面上走哪都一个样,毫无标志可言。

虽然是艘很破旧的小渔船,但是飘在海上就不自觉会产生的很多的幻想,比如来个泰坦尼克号啊之类的,虽然略雷,但是无雷人不欢乐嘛。

不过虽然我们玩的很欢实,渔民们还是要辛苦地拉网。

挑来挑去,终于凑了几盘海鲜出来,晚上的晚饭又有着落了,自己出海补回来的海鲜,感觉就是不一样。返程又去鱼排上抓了几只鱼,佯装是我们自己捕回来的带回家还是很有成就感的。

这已经是此行最大的收获了,两只这样的大乌贼就可以炒一盘菜了


小螃蟹最后又都放归大海了,一边往筐里捡,一边往海里丢,这个节奏,我们都是好心人。


这个就是传说中的小飞鱼啦


一天的收成就是这样啦,全是小鱼小虾

***端午粽情***

洞头的端午节日的气息还是很浓厚的,这应该算是我从小到大过的最特别的一个端午了,除了包粽子,还要煮鸡蛋、鸭蛋,小孩子要擦雄黄酒,家家户户门上还会插艾草,男女之间还有互送香囊的习俗。
第一天到洞头吃到的蛋黄肉粽,就让我终生难忘了,学会包当地的粽子,是作为吃货此行最大的收获,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嘛。


还是很贤惠的有木有



这里包粽子要先准备三样东西,一是籴糯米,二是买箬叶,三是折来棕榈叶劈成细条,也有用苎麻丝的。竹箬叶要提前几天浸泡洗涤备用。包粽子的糯米,冼净后要加一点苏打粉相拌和,这样一来,米呈微黄色,既好看,也容易煮熟。粽子的包法也很特别,取竹箬叶两片,双手把竹箬一折一圈,成漏斗状。用汤匙把糯米舀到箬叶的斗状中,把米压压实,然后用手把多余部份的箬叶向漏斗口压上去,再一转,用力捏紧,取事先掛在钩上的粽榈叶条,在粽子中央拉紧,打上一个结,这样,一个粽子就包好了。

粽子压的越紧实,吃起来越有嚼劲,也就越好吃。这次还终于弄懂了咸蛋黄是怎么取出来的,原来腌制过的鸭蛋,蛋清是液体的,蛋黄已经是固体状态了,真是生活处处皆学问呀。


【美食篇】

到了渔岛,自然是各种海鲜的世界,短短几天的时间,简直是大科普。


逛菜市场见到的小红鱼,第一天在仙叠岩看到垂钓的调到的也是这样的,不过不知道普通话应该怎么翻译。


做成汤之后的小红鱼,味道极为鲜美


当地特色的龙头鱼,之前还真是从来都没见过,鱼的肉质特别的细腻,超级好吃。


煮熟的龙头鱼,夏天肉质特别的软,入口即化的感觉。


明鱼,烧的太赞了,当地人做鱼真的是一绝了。


之前也吃过很多的鱿鱼,但是还真没见过下锅之前的样子,很可爱。


煮熟的小鱿鱼,沾一点调料直接吃,味道很鲜美,大个的有籽,更好吃。


油泼小黄鱼,先把鱼腌制下,然后上锅蒸熟,再铺上一层葱叶,热油后浇在上边。


泥螺,这几天学会的另一项本领就是吸泥螺和香螺里边的肉。


佛手,也叫观音手,真的是很形似,捏起来软软的,价格很贵,要一百多一斤呢


花蛤

除了海鲜,还有各种吃不完的特色小吃,要数着算着怎么能在走前吃到更多,只能是让自己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吃夜宵,然后吃的圆滚滚的睡觉了。


蛏子羹


番薯粉芡,还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海鲜大团结,买的时候是一个大大的馒头的形状,切成片,然后下油锅炸,一片一片的会凑到一起,所以叫大团结。在小渔岛上各类特色美食必然离不开两样东西,那就是海鲜和番薯粉了。


猫耳朵,颠覆了对猫耳朵的传统定义,晶莹剔透的小汤圆的感觉,不过外边用的不是糯米粉,而是番薯粉,所以色泽和嚼劲上很不一样。


排骨寿面饭,到底是面还是饭这是我最初的疑问,看到后只能说好吧,这是面饭,没有汤的极细的面浇上浇头,连平日里不太喜欢干面的我都赞不绝口了。


糯米饭,温州的特色,跟我们在江苏这边吃到的糍饭团有异曲同工之妙,配上一碗紫菜汤是很好的早餐选择,要吃一定要赶早。补充一下,这里还是著名的紫菜养殖基地和羊栖菜的故乡。


乌贼卵饼,很特别的一种做法,买过来的时候也是一张圆饼,然后切成片状,再下锅翻炒。

看完各种家常海鲜美食和岛上的小吃,再放一组当地特色菜的照片诱惑下大家


豆腐明鱼汤


炒海鳗干


牡蛎开花


扇贝、大鱿鱼,海鲜炖

扇贝肉炖蛋


特色水潺酪


乌贼卵饼


鱼胶花菜汤


| 其它旅游攻略信息